top of page

點燃覺知的火焰

已更新:4月15日

正念就是覺知,而覺知如同一把火,可以照見身心,為自己的生命點亮明燈。


ree

一個人缺乏覺知的人,會被慣性帶著走,很容易如同一台設定好的機器人,缺乏彈性,總是這樣想、這要做,生活如同一個不斷循環的輪子,慣性思維也限制了對生命的寬廣度的體驗。 為了求生存,所有的動物都習慣將觀照力放在外部世界,警覺於外部世界是否有威脅,關心的是如何適應環境,求得生存,因此,覺知的方向習慣放在外部世界,缺乏往內自我觀照的習慣。


好消息! 覺知是生為人的本質,我們只要將往外觀照的習慣,轉向往內觀照,也就是將覺知帶回自身。覺知到自己的身體是如何站立在地球之上?如何坐在椅子?如何躺下?如何走路?如何飲食?如何說話?覺知到心裡的感受、需要和想法? 當我們將覺知帶回身體,這會跟身體會產生真正的連結,這連結就如同心回到身體,身體心的家。回到內心的家會帶給自己一種歸屬感,這歸屬感會讓心安定下來,不再孤單的流浪於外在世界。 當心安定下來,進一步,我們可以將覺知帶到內心,深觀自心中升起情緒感受,情緒感受來自身心需要和心中的念頭思想。透過這樣深觀來與自己的心產生深刻的連結,這連結體現了對自己的愛,當自己開始愛自己,意味著自己真的成為自己的好朋友,這位好朋友可以身影不離,只要保持覺知,他就會陪伴自心中升起的情緒感受,並同理和滿全身心需要;另外,這位好朋友還有具有客觀評估、調節和導引能力。也就是可以客觀的審視心中的念頭和想法,檢核一下這念頭和想法是否正確?是否是帶給自己痛苦的情緒的原因,如果是,就需要再深觀這些念頭和想法的根源來自何處? 尋找痛苦的源頭,運用有效的方法整治源頭,可以帶自己離苦得樂。痛苦的根源也許來自童年被忽略的創傷,被忽略的創傷會造成心中的匱乏感、自卑感,可能因此老是渴求他人對自己的重視;這匱乏的創傷,可以透過自我關愛、自我陪伴和自我滿足來產生自我療癒。也許痛苦的原因來自童年的被溺愛。如果配偶一方是被溺愛長大的,會造成習慣被照顧,當伴侶不滿足他被照顧的需要,就可能因此生氣、痛苦。習慣被照顧的成人,需要認知到自己不再是孩子,身邊的人並不是你的父母,並需要學習如何建立健康平衡的人我關係,來幫助共創夫妻生和的和諧與幸福。


生命是一條長河,我們都是這河流中的一滴水,這一滴水含著者條長河的經歷,每個人除了受到原生家庭影響之外,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也會受到集體意識影響。誕生於不同世代,自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而祖先的所經歷的痛苦也會傳遞給我們。這說明了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的心中為什麼會有同體大悲的感覺和一些莫名的恐懼。


透過將覺知(正念)帶回自身,以此依止自身島嶼,透過深觀來產生"定",當一個人可以處在安定之中,藏識的智慧會自然升起,幫助自己分辨甚麼樣的思想、態度和行為會帶給自己和他人痛苦,甚麼會帶給自己和他人幸福快樂,並放下苦因,選擇朝向幸福快樂的道路前進。


幸福快樂是一種修練。一行禪說:你為快樂所立下的條件,正是阻礙你體驗快樂的原因。讓我們來深思這位智者的體悟。大部分的痛苦往往來自錯誤的認知。包括如何定義愛?如何定義快樂?如何定義幸福?我們的定義如同牆壁,限制了愛、快樂、幸福的範圍。你對愛的定義,正阻礙你體驗不同形式的愛。如果我認定快樂就是有人陪伴,那當沒有人陪伴的時候就無法快樂。如果我認為快樂是考試得到第一名,那即使是考上第一名,短暫的快樂的感覺恨快會被擔心和壓力取代。如果你的快樂的定義是健康,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若病痛來訪,就會失去快樂。


真實的狀況,人的情緒大部分的時間是處在不苦不樂,如何將不苦不樂轉為幸福快樂,是創造更多幸福快樂的秘訣。一行禪師創造了無數滋養和療愈的引導禪語,我認為其中一個引導語是通往幸福快樂的高速公路。

吸氣,我知道我活著,

呼氣,我對自己的生命微笑。

活著,微笑。


薩古魯說:每天清晨有二十幾萬人無法再看見清晨的陽光。活著並不是理所當然。活著本身就是生命奇蹟的展現。讓我們將這樣的智慧牢牢記在心中,快樂不需要條件,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最後再度邀請大家,點燃覺知的火焰,燒掉無明執念所築起的牆,安在內在的家,並讓智慧保護身心,引導生命的方向,帶領自己走在幸福快樂之道。 作者 洪月敏


 
 
 

留言


© 2022 by Rainbow Moun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